欢迎访问 旅行社舆情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资讯

围绕副中心建设 洛阳文博系统准备这么干

时间:2021-03-12 文章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有序推进,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洛阳体育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等相继开放……随着副中心建设步入“快车道”,今年,洛阳市文博系统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活化利用,为副中心建设增辉添彩。

  着力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近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迎来新一轮客流高峰,一件件文物展品、一个个数字化互动体验平台,吸引观众驻足、参观体验。前不久在这里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让这一“文旅打卡地”再度升温,前往参观、研学的游客和学生络绎不绝。

  围绕副中心建设 洛阳文博系统准备这么干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集中展示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史、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专题遗址类博物馆,被不少观众誉为“一本立体、鲜活的夏代历史书”。这里也是洛阳市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载体之一。

  围绕副中心建设 洛阳文博系统准备这么干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洛阳市着力构建“华夏之源、河洛之根、丝路起点、运河中心”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市文物局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课题研究,加快推进二里头夏都遗址考古发掘,组建“早期中国”和夏文化研究中心。目前,“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早期中国”研究中心已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揭牌成立,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期工作已启动。

  叫响“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

  种子博物馆、考古博物馆、洛阳体育博物馆……这些,都是洛阳市今年新开放的博物馆,您逛过吗?围绕副中心建设,今年,洛阳加快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目前,洛阳已有85座博物馆、纪念馆,正在推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牡丹博物馆等建设。到今年年底,全市博物馆总数将超过100座,实现九县(市)博物馆全覆盖。

  围绕副中心建设 洛阳文博系统准备这么干

  牡丹博物馆效果图

  “我市博物馆种类日益丰富,除了综合类博物馆,还涉及三彩艺术、留声机、砖雕、青铜艺术、紫砂、酒器、饮食文化、保险文化、植物等数十个门类。”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介绍,全市已形成主体多元、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正越叫越响亮。

  今年,洛阳还申请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并出台《洛阳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结合32项具体举措,紧紧围绕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工作部署,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发挥洛阳市文物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在推进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

  持续提升河洛文化国际影响力

  目前,洛阳市文物局正大力推动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建设,把洛阳博物馆数字馆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馆列为民生工程推进实施,通过跨界融合、科技引领、沉浸式体验等,使洛阳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持续提升河洛文化国际影响力。

  “丝绸之路、运河中心、万里茶道枢纽”之旅、“河洛文明寻根”之旅、“红色教育”之旅、“探宝寻秘”之旅、“文化艺术”之旅,今年,洛阳市文物局推出5条文博研学线路,在传承弘扬历史文脉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同时,全市文博研学基地创建全面开展,“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投入使用,叫响“研学洛阳,读懂中国”品牌。

  余杰介绍,下一步,该局将加强考古遗址的活化展示,打造国际大遗址保护范例和国际文旅融合示范区,持续推进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都城遗址等重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加强汉魏洛阳故城、偃师商城、韩都宜阳故城、邙山陵墓群等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让千年古都最有吸引力、最具竞争力的文化特色越来越凸显,汇聚起文化繁荣兴盛的澎湃动力。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0/10-30/1881497.html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旅行社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互联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旅行社舆情网 lxs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4179号-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