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残 共享美好生活——省博物馆助残日主题活动
时间:2024-05-25 文章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基层残疾人文化生活和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能力,在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省博物馆联合残疾人联合会、共青团西宁市委、西宁市爱在阳光服务中心开展了以“文化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助残日活动,爱在阳光服务中心的老师、服务对象和家长一行50人走进博物馆、开启智慧之旅,他们跟随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之旅,走进“青海历史文物展”和“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展厅参观学习。
通过近距离参观,聆听讲解员详细讲解每一件展品及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他们在博物馆获得新的知识,了解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双人抬物彩陶盆”,还有辛店文化的“靴型彩陶器”、世界上最早的一碗面条“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迄今我国出土最早的一面铜镜“七星纹铜镜”,以及被称为“中国矛王”的沈那遗址出土的“圆銎宽叶倒钩铜矛”等珍贵文物,他们与文物近距离地接触,边参观边询问文物上的纹饰、颜色、符号都代表着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途?通过讲解员一一解答后,他们真正地了解了远古先民的智慧,感受着青海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魅力。
随后大家一起走进了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展厅,讲解员给大家介绍了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海六大世居民族分别是哪些、各个民族服饰特点、不同民族节日习俗、传统技艺、民族舞蹈、曲艺等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让参观者知晓青海的非遗项目,制作方法等。使大家感受到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多种文化并存的荟萃之地,更加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青海多元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厅参观结束后,大家一起走进了社教活动室,结合之前的参观,通过社教老师的讲述和现场志愿者的指导,他们用画笔描绘着自己心中五彩斑斓的世界,尽情发挥着他们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把所看到学到的文物图样画在画纸上,一张张画稿是他们对文物知识的渴求,也是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同时,为了让每一位家长、老师、志愿者和服务对象都能够无障碍地欣赏文物、感知艺术、享受文化生活,省博物馆专门为大家提供了AR眼镜智慧导览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向大家展示青海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馆藏精品文物。活动结束后,大家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的作品在省博物馆打卡留念,也为此次参观留下了一场印象深刻的记忆,爱在阳光服务中心将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关怀下,带领服务对象继续向美好的未来前进。
省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好每一位社会成员是其宗旨和责任。未来,博物馆将立足自身资源,探索创新博物馆教育的更多途径,鼓励更多特殊人群走进博物馆并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相关文化服务活动,更好地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让他们融入社会、共同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更要呼吁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障人士,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发挥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tsdt/216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