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旅行社舆情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行社加盟

四川省特别公益命题 : “安逸”熊猫

时间:2024-06-06 文章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一、“安逸”熊猫介绍

  “安逸”熊猫是四川文旅吉祥物,为加强文旅宣传推广和品牌培塑,按照创新营销方式、拓展宣传渠道、扩大传播声量的思路,加强“安逸四川”形象品牌全媒体推广,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四川大广赛组委会启动本次命题创作。

  本次命题要求以四川文旅吉祥物“安逸”熊猫为核心元素,参考相关创作场景和主题(天府之国、安逸四川、熊猫家园、古蜀文明)进行视频、文字、平面等各类型作品创作,号召省内外高校学子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四川文化旅游资源展开一场“畅想安逸 创意无限”的思维碰撞。

  二、主题和目的

  主题:畅想“安逸”,创意无限

  目的:丰富“安逸”熊猫形象;并借此进行创意,扩大四川文旅影响

  三、“安逸”简介

  (一)“安逸”个人简介

  姓名:安逸

  生日:2018年6月15日

  户籍: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土著)

  职业:四川文旅吉祥物

  家庭住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在熊猫基地,你或许会看到“安逸”发呆或一直睡觉,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秘密:“安逸”的灵魂可以离开它的身体,去到另一个躯壳,化身四川文旅吉祥物。“安逸”爱吃爱玩,热情好客,热爱四川的文化,了解四川的旅游资源,喜欢探索新事物,好奇心旺盛,偶尔也会偷懒耍脾气。

  (二)人格特征

  显眼包,典型的e熊。

  典型的四川人性格:爱出风头又真诚豁达、享受生活又努力拼搏、知识渊博又风趣幽默。

  (三)爱好标签

  爱美食、爱音乐、爱交朋友、

  爱旅行、爱分享生活和四川文化。

  (四)“安逸”的四种形象呈现形式

  实体熊猫形象——艾伦

  “安逸”人偶形象

  二维动画形象

  三维动画形象

  

  (备注:详见素材包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t9Xn390l8m6V0MJScTHDg?pwd=ufkx 提取码: ufkx)

  四、可供结合的场景和主题

  本次命题创作作品可以以下四个方面为场景创作,但所有作品均须以四川文旅吉祥物“安逸”熊猫为核心呈现。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加快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深入推进浙川合作,搭建了文旅区域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擦亮“天府之国、安逸四川、熊猫家园、古蜀文明”四大名片。

  (一)天府之国

  突出“文宗自古出巴蜀”“天下山水之观在蜀”等四川繁荣、富足、美丽、休闲、文艺的天府特性。打造天府旅游名片,建设全国、全世界游客心中美丽安全的身心栖息之地,展示“天府之国真是一个好地方”整体形象。

  四川自然资源丰沛,孕育了雪山、高原、峡谷、盆地、森林、冰川、大江大河等自然奇观,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5处、4A级及以上景区275个,均居全国前列。四川文化名家俊杰辈出,文翁兴学、落下闳等人创制太初历影响深远,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杜甫、苏轼、杨慎、郭沫若、巴金等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二)安逸四川

  突出四川人民热爱生活、豁达旷逸、创新乐观的精神境界和生存哲学,围绕四川安逸的生活方式塑造品牌,展示四川充满烟火气、幸福感、令人向往的整体形象。

  四川各地文化习俗多彩多姿,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39项,格萨尔史诗至今在全球广为传唱,羌历新年、彝族火把节等独具特色,川剧、灯戏、清音等魅力犹存,川菜、川酒、川茶等名扬四海,喝盖碗茶、尝麻辣烫、摆龙门阵、游“农家乐”等是川人的生活符号和“乡愁”记忆,工作“快节奏”、安逸“慢生活”在巴蜀大地奇妙交融,成为现代生活的生动写照。

  (三)熊猫家园

  突出四川作为国宝大熊猫最大原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大熊猫国家公园主体所在地的资源优势。打造“熊猫家园”国际旅游品牌,展现四川作为“国际一流大熊猫生态旅游目的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美丽家园形象。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海拔跨度大,是神奇景观带中华对角线和北纬30度交汇地,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4处,国宝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活800多万年。

  (四)古蜀文明

  突出古蜀文明神秘独特、开放包容、多元灿烂、源远流长的特性。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自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打造古蜀文明旅游高地,展示充满魅力、令人神往的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形象。

  四川文化遗存丰富璀璨,登记在册的就有6.5万余处,青铜神树、金沙太阳神鸟等都是国之瑰宝,青羊宫、武侯祠、阆中古城等古迹星罗棋布,都江堰至今泽被广阔的成都平原。

  五、作品形式及要求

  1第一大类:形象拓展类

  1.IP形象

  以“安逸”熊猫IP形象为基础,拓展设计符合“安逸”熊猫气质、特点的新的动作、表情等形象。

  2.主题海报

  以三张海报为一个系列,画面清晰,色彩、亮度适中,分辨率300dpi以上,横幅作品尺寸为90cm×60cm,竖幅作品尺寸为60cm×90cm;提交格式为JPG,色彩模式RGB, 不得设置水印或者“样稿”等字样(入选后须提交设计源文件)。

  3.LOGO

  以“安逸”熊猫形象的logo设计为主题创作。可以将“安逸”形象logo做适度变体进行创作和设计。

  4.表情包

  以风趣幽默等形式制作一套以“安逸”熊猫形象为主题的表情包(6个及以上不同内容)。要求:尺寸为800x800像素,可静态、动态任选其一,内容健康向上、符合语义,同时富有网感,具有较好的互联网传播价值。

  2第二大类:文本类(包含故事脚本等)

  1.微小说、微剧本

  参赛作品要求有网感,青春活泼,内容突出“安逸”熊猫形象,展示四川文旅资源,主题鲜明、内容健康,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立意新颖、寓意深刻。

  规格要求:微小说、微剧本要求参赛前未公开发表过,均以电子格式参赛;篇幅在4000字以内。

  3第三大类:视频类

  1.短视频

  短视频类拍摄工具及制作软件不限,时间30秒以内。横竖屏不限,不要倒计时。成片MP4格式上传,后期合成文件画面分辨率横屏为1280x720像素,竖屏横向分辨率不低于720像素,文件大小不超过30MB。不收取系列作品。

  2.短片类

  广告短片,时间3分钟以内,画面分辨率不低于1280x720像素、不高于1920x1080像素,不要倒计时。成片MP4格式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B。

  3.动画类

  创作方式及制作软件不限,作品要符合动画广告的概念。24帧/秒,时间30秒以内,配音、配乐,不要倒计时。成片MP4格式或MOV格式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30MB。

  备注:投稿视频要求内容原创、积极正面、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不得设置水印或者“样稿”等字样(入选后须提交工程源文件)。

  4第四大类:口号、事件营销类

  1.宣传口号

  创作“安逸”熊猫宣传口号,一句话slogan。

  2.事件营销

  围绕“安逸”熊猫,进行事件营销策划,事件营销策划案要求有整体目标和实现路径,针对其中的亮点活动或设计有细节呈现。有明确的内容创意表现,传播推广方案应当具有可执行性。可包含宣传现场设计图、互动方式、活动前线上预热宣传等部分。

  5第五大类:AI类

  使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AI技术参加的作品(本次比赛所有类别),均进入本赛道,其他赛道不接受使用AI技术创作的作品。

  六、命题奖励政策

  本次比赛一次参赛两次评奖——大广赛评比、安逸奖评比。所有获奖者将按照大广赛省奖享受相应鼓励政策。其中奖金部分为安逸奖。(所有赛道均配套大广赛安逸奖学金)

  赛道上:大广赛学科竞赛对所有赛道评比等级奖和优秀奖。

  等级奖评定:大广赛等级奖比例按照15%以内获等级奖,优秀奖按照25%以内。相应评优评奖、专升本及保研配套奖励政策见参赛作者所在学校文件,公众号文章也有相应报道。

  奖金上:大广赛安逸金奖2000元1—2名;大广赛安逸银奖1000元5—8名;大广赛安逸铜奖500元50—100名。

  七、作品截止时间

  2024年9月30日22:00

  八、作品报送方式

  登录www.scaadc.com投稿。

  按照公众号文章《特别命题提交作品指南》指引,具体问题可加四川大广赛小秘书微信咨询。

  九、注意事项

  (一)每位同学同一个命题最多提交10件参赛作品,同一个命题其中一个赛道每个人最多提交5件参赛作品。

  (二)不收取参赛者报名费及任何费用。

  (三)比赛持开放态度。所有学校不限名额参赛,所有学校所有专业所有学历在校学生均可参赛。学生直接在网站报名参赛,直通省级评奖,无须学校筛选;可以有指导老师,也可以没有指导老师;省内外学生均可参赛。

  (四)作者人数及指导教师人数要求:

  作者人数:主题海报、表情包、IP动画形象、创意文案类不超过2人/组,短视频、短片、事件营销类不超过3人/组;微电影类、动画类不超过5人/组;人工智能赛道不超过2人。

  指导教师人数:平面类、口号类不得超过1人/组;其他类别不得超过2人/组。

  

  组委会小秘书

  请继续关注“四川大广赛”官方网站www.scaadc.com及“四川大广赛”公众号 获取更多更新资讯信息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gsgg/2024/6/4/8bf56a411de543ca92799824c432a9c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文化旅游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旅行社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律互联咨询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旅行社舆情网 lxsyq.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34179号-7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