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 共护文脉——青海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
时间:2024-10-08 文章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省图书馆联合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于9月25日举办“传承经典 共护文脉——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部署、落实《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关于“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壮大古籍人才队伍要求的全国性活动。是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导,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和高校结合本地区专家资源,开展嵌入式古籍保护课程和专题讲座。对于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古籍保护意识,增强古籍保护技能,为国家古籍保护工作培养后备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活动由古籍保护知识讲座、传统雕版印刷碑刻拓印体验以及青海省图书馆馆藏仿真再造古籍展览组成。
古籍保护课程分别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陈红彦馆长作题为《中国古籍装帧与古籍保护》的讲座,通过实例详细介绍古籍的装帧形式及其演变过程,展示了中华古籍蕴藏着文明延续流淌的痕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联图天下教育(成都)研究院卢亚军院长作《民族古籍文献数字化与应用示范》的讲座,围绕民族古籍文献数字化的政策、任务、现状及应用示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强调了古籍文献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文脉的重要意义。
古籍展览方面,省图书馆共选取明代正德刻本《洪武正韵》、明代嘉靖刻本《昌黎先生集》、清代内府刻本《御制诗初集》等十多种馆藏仿真再造古籍到活动现场进行展览,吸引了不少师生的目光。传统雕版印刷碑刻拓印体验方面,由古籍修复中心馆员讲解印刷雕版和拓印的方法,通过刷印雕版和拓印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真切感受我国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
此次“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青海师大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还在校内营造了传承优秀中华文化、重视古籍保护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古籍保护,持续保持对古籍保护事业的关注,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和传承者。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tsdt/233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